读《习近平讲故事》有感

作者:广西纪检监察网时间:2018-10-15点击数:

 

  常言道:“讲好故事,事倍功半”“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近期,我认真研读了《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书中109个经典故事,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娓娓道来。这些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的故事,讲述具体而生动、通俗而深刻的道理。每则故事在引用原文之外,还配有“延伸阅读”,让读者更好地体悟故事背后的道理。《习近平讲故事》好读易懂、言约旨深,通览全书,让我如沐春风,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小故事彰显大道理。通读全书,掩卷沉思,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为政之要在于廉政,廉洁之本在于自律”,尤其是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必须要“打铁必须自身硬”“律人者先律己”。例如, 2017年1月6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上,讲述了“四知拒金”的故事。故事出自《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五十岁入仕,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后来位至三公。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夸,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故事虽短小精悍,却说理深刻,意在说明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重德行、明是非、保廉洁,自觉涵养优良政治品德,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筑牢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

 

  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必备品质。纪律和规矩是防止被“围猎”的“金钟罩”“铁布衫”。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纪国法,自觉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腐败,全面净化政治生态,成效明显。但是,在高压反腐之下,依旧有一些人不收敛、不收手,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围猎者”的“花式行贿”时,有些党员领导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暮夜无知者”,就把纪律和规矩抛在脑后,背弃了理想信念,一步一步走上违纪违法道路,岂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后头,还有法纪明镜在高悬。因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觉悟,必须带头讲规矩、守纪律,严格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筑牢拒腐防变思想根基,做到心中有戒,稳得住心神、把得住操守、抵得住诱惑。

 

  良好家风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良好的家风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更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更是对家人、对子孙后代的最好馈赠。家风败坏往往是党员领导干部走向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一些领导干部一人当官,全家腐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样的案例警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讲纪律、守规矩、洁身自好,还要时刻紧绷家风建设这根弦,始终守好优良家风这道拒腐防变的思想屏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干事创业之前,像杨震那样,形成“清白吏子孙”的好家风,使家庭成为自己拒腐防变,永葆清廉本色的最坚实、最可靠的后方阵地。

 

  打铁必须自身硬,律人者必先律己。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必须要把住廉洁的第一道关口。需知“四知”便是发自内心的觉悟,是廉洁的第一道关口,更是“律人者必先律己”“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人能否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如果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认为“暮夜无知者”而做不到自律,做不到克制欲望、抵制诱惑,就极容易底线失守,逐渐把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最终滑向腐败的深渊。如果纪检监察干部做不到自律,做不到克制欲望、抵制诱惑,又怎能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呢?又怎能营造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政治生态呢?

 

  由此可见,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必须要严以律己,时刻谨记“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古训,时刻谨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道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自重、自警、自省,坚决做到慎独、慎微、慎初,做一名让党放心、人民信赖、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不负职责和使命。

 

  《习近平讲故事》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让人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领略文化的魅力和感受中国力量的磅礴。“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学习永远在路上。读《习近平讲故事》,从现在开始。(平南县纪委监委 梁文榕)

版权所有:广西科技大学 纪委办公室 监察处 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  地址:广西柳州市东环大道268号 备案号:桂ICP备10002964号  邮编:54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