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主要依托电子工程学院,以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等区域优势产业为背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目前,电子工程学院与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柳州源创电喷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引导和组织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开展以新一代智能驾驶技术需求为重点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形成了智能信息处理、光通信与光电工程、射频与天线技术三大研究方向,为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
本学位点目前已初步建成以高性能天线、光电信息传感及信号处理为方向的研究中心,总面积1900多平方米,目前实验室已具备各类仪器设备、计算服务器和计算软件的总价值5000多万元,其中包括球差透射电镜、飞秒激光微孔加工装备等大型设备;网络分析仪、频谱仪、信号源、功率放大器、直流电流源、示波器、毫米波雷达测试仪等一套较为完善的微波、毫米波器件测试及信号分析设备;光纤光谱仪、飞秒激光器、拉曼光谱仪、可调谐激光器等用于光信息处理研究的设备等。
本学位点学术队伍实力雄厚、科学研究基础厚实。现有硕士生导师29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具有广西特聘专家、广西十百千第二层次等省部级称号2人。近年来取得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38项,经费共1900多万元。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余篇;获得广西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等4项。
二、培养目标
面向智能汽车及智能制造等广西支柱性产业或新兴产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实事求是、勇于钻研、严谨诚信的科学精神;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掌握在电子信息相应专业领域从事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所必须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遵循工程领域的工程伦理责任和准则。
2. 掌握所从事电子信息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具体专业领域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 能够独立解决本学科有关工程应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4.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内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三、研究方向
1. 智能信息处理
2. 光通信与光电工程
3. 射频与天线技术
四、培养方式
1. 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是主要责任人,负责研究生全学程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实践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2.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采用讲授、讨论、专题报告和实验等多种形式,提倡实践性教学方式,重视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
五、课程设置
主要设置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理论、高等电磁场理论、微波网络、微电子技术基础、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数字图像处理、射频电路设计与实验、现代天线理论、现代微电子技术、导波光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