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冯丕红教授在文昌校区第四教学楼虚拟仿真思政教学体验中心作题为《先秦道家敬业思想的现代转化》的学术讲座。学院全体研究生共同聆听了讲座。

冯丕红从先秦道家的敬业观出发,重点阐明了《老子》中“处无为之事”“功成而弗居”对现代社会客观存在的佛系、躺平、工作焦虑、职业倦怠、内卷、过劳等敬业异化现象的矫治作用。他指出庄子所描绘的匠人群体展现了敬业精神的三个维度:一是尚“技”、尚“巧”,对自己的匠艺技能及成果精益求精,生动诠释了敬业精神的“精业”之本;二是尚“敬”、尚“德”,对自身职业(行业)高度专注且长期坚守,深刻体现了敬业精神的“爱业”之基;三是尚“道”、尚“美”,由技入道,以技体道,追求技术操作的超越性价值,明确标识了敬业精神的“乐业”之境。他立足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发展,运用SWOT模型分析,揭示了先秦道家敬业思想现代转化的机制策略。

他勉励同学们要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勇于追求道技合一,真正做到精业、乐业、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