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师资队伍

导师名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导师名录 >> 正文

陈宇良

发布日期:2024-10-16    作者:土建学院     来源: 土建学院    点击:

基本信息

姓名:陈宇良

职称:副教授

职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广西装配结构安全防控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广西高校防灾减灾与预应力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柳州绿色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联系地址:广西柳州市城中区文昌路2号

邮编:545006

电子信箱:ylchen@gxust.edu.cn

个人简历

陈宇良,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2024年广西重大人才专项”,广西科技大学首批“3331高层次人才计划”优秀青年学者。现担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研究生、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装配结构安全防控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广西高校防灾减灾与预应力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柳州市绿色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以及广西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授权建设点土木工程材料方向带头人,广西科技大学“课程育人”示范团队负责人、广西科技大学“三全育人”科研育人团队负责人;为“海洋及近海混凝土”八桂学者创新团队核心骨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广西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广西高校青年教师千骨计划培养人选、广西科技界智库决策咨询专家,广西青年智库专家,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及传统村落保护专家等。主要从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土木工程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创建并带领“先进材料与智慧结构创新研究团队”在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装配式结构、再生混凝土结构、海洋及近海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在役工程结构性能提升及绿色先进土木工程材料等方面开展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西科技攻关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基地与人才专项等国家级、省级及地方建设重点研发项目16项,牵头解决大型社会服务科研项目近20项。牵头或主要完成人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广西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及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编教材1部、参编地方标准1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及软著2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SCI/EI检索论文90余篇,7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F5000,2篇入选2014-2018年建筑结构学报高被引论文,多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中国知网高被引论文;入选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指导本科生/研究生获得国家级、省级竞赛奖项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

现代高性能组合及混合结构、海洋及近海混凝土结构、装配式结构、再生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及在役结构性能提升、绿色低碳土木工程材料及城市更新

工作经历

2018.07至今 广西科技大学 学科科研秘书、院长助理、副院长

其中:

2022.07-2023.02 广西科学技术厅 挂职学习

2020.11-2022.12 华南理工大学 博士后

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博士后

学术和社会兼职

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第二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西壮族教育厅建筑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广西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监事

广西力学学会董事

Engineering Structures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Building And Environment、Thin-Walled Structures、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Structures、建筑结构学报、土木工程学报、工程力学、复合材料学报、建筑结构等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教育教学

本科生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与砌体结构、工程结构抗震、

研究生课程: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工程结构加固理论、高层结构分析、人工智能导论

获奖及荣誉称号

[1]“入选2024年广西重大人才专项”

[2]广西柳州市-

[3]广西科技大学首批“3331高层次人才计划”优秀青年学者

[4]广西科技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

[5]广西科技大学“课程育人”示范团队负责人

[6]广西科技大学“三全育人”科研育人示范团队负责人

[7]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火炬手

[8]2022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选人

[9]2019年获“全国希望工程三十年希望之星”称号

[10]2019年获广西希望工程贡献奖

[11]2024年获希望工程“最美爱心伙伴”称号

[12]2022年“‘希望学子’为党旗争光”典型

[13]2022年获柳州市“龙城青年好榜样”称号

[14]2022年获广西科技大学首届青年五四奖章

[15]2023年获广西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16]2021年获广西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17]2024年获广西科技大学共青团“明灯讲师”

[18]2024年获广西科技大学“最美导师”

[19]2024年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2022年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1]2018年获广西科技发明奖二等奖

[22]2017年获广西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23]2015年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4]2014年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5]2024年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6]2023年获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7]2022年获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8]2024年获“超星杯”第六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

[29]2021年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30]2024年获第二十三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数字化大赛三等奖

[31]2024年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数广集团杯”广西赛区金奖

[32]2024年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数广集团杯”广西赛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

[33]2024年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广西赛区“创业计划”一等奖

[34]2024年获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广西赛区“优秀指导教师”

[35]2022年广西高等学校千名骨干教师计划培养对象

[36]2019年获教育部中西部高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讲课比赛(理工组)第一名

[37]2019年教育部中西部高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优秀培养对象”

[38]2024年获2021-2023年广西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39]2022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40]2023年广西科技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41]2024年广西科技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42]2019-2024年连续6年获广西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43]2022年获广西科技大学2021-2022学年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最喜爱的教师”

代表性纵向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52368013),2024.01-2027.12,在研,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908141),2020.01-2022.12,结题,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8163),2015.01-2019.12,结题,主研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51468003),2015.01-2018.12,结题,主研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51268004),2013.01-2016.12,结题,主研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508112),2016.01-2018.12,结题,参与

[7]国家自然科学项目面上项目(51078249),2011.01-2014.12,结题,参与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50908057),2009.01-2012.12,结题,参与

[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M693854),2021.8-2023.8,结题,主持

[10]广西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B23075196),2023.12-2026.12,主持

[11]柳州市-科技攻关项目(2024RA0102A004),2024.9~2026.9,主持

[12]广西科技大学“3331 高层次人才计划”优秀青年学者专项(校科博18Z09),2018.9~2023.9,结题,主持

[13]广西八桂学者团队:海洋及近海混凝土结构,2019.01-2023.12(桂人才【2018】43号),结题,核心骨干、子课题负责人

[14]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AD19110068),2019.06-2022.05,结题,主持

[15]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9GXNSFBA245030),结题,主持

[16]教育部防灾减灾与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2019ZDK025),2019.10.30-2021.9.30,结题,主持

[17]教育部产学研项目(201802151009),2019.7-2020.6,结题,主持

[18]广西水工程材料与结构重点实验室(GXHRI-WEMS-2020-05),2020.6-2022.5,结题,主持

[19]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9KY0361),2019.01-2020.12,结题,主持

[20]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项目: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桂教人【2017】38 号),2017.9~2020.8,结题,参与

[21]广西科技攻关项目(No. 12118023-3),2013.01-2016.12,结题,参与

[22]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6GXNSFDA380032),2016.01-2019.12,结题,主研

[23]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GXNSFBA139210),2015.01-2018.12,结题,参与

[24]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桂科自1223026),2012.01-2015.12,结题,参与

[25]广西理工科学实验中心重点项目(LGZX201102),2011.01~2013.12,结题,参与

代表性学术论文近5年发表SCI/EI检索论文呢近70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中国科技期刊结构化论文双语传播工程论文、封面论文论文等多篇

[1]Yuliang Chen*, Zongping Chen, Jinjun Xu, Eric M. Lui, Bo Wu,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under multiaxial compression,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Volume 229, 2019, 116935(SCI收录,Top期刊,IF:7.69, ESI高被引论文

[2]Yuliang Chen*, Peize Li, Shaosong Zha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riaxi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ral coarse aggregate-sea sand seawater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3, 409, 134213.(SCI收录,Top期刊,IF:7.69

[3]Yuliang Chen*, Qin He, Xin Liang, Zongping Chen, Hao Li,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under uniaxial cyclic compression,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3, 387, 131616.(SCI收录,Top期刊,IF:7.69

[4]Yuliang Chen*, Zhen Zhu, Huiqin Wu, Peihuan Ye,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eismic-damaged precast steel reinforced (recycl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after strengthened and repaired[J].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2024.(SCI收录,Q2TOP期刊,IF:6.4

[5]Yuliang Chen*,Shaosong Zhang, Zongping Chen, 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 steel angle truss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under compression-bending-shear-torsion combined action,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3, 73, 106626.(SCI收录,Q2TOP期刊,IF:6.4

[6]Yuliang Chen*, Wang Q, Ye P, et al. Experimental and damage modeling research on direct shear behavior of recycled concrete with pebble/gravel coarse aggregate[J].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4: 111218.(SCI收录,Q2TOP期刊,IF:6.4

[7]Jintuan Zhang, Fenglun Jia,Yuliang Chen*,Peihuan Y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amage model of coral seawater sea sand concrete under compression-shear composite action,Case Studies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Volume 19,2023,e02682.(SCI收录,Q2,IF:6.2,通讯

[8]Yuliang Chen*, Shaosong Zhang, Zongping Chen, Experimental study on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T-section beam subjected to pure torsion and combined action of bending-torsion, Structures, 2022, 46, 1000-1015.(SCI收录,Q2,IF:4.1

[9]陈宇良*,吉云鹏,陈宗平.压-弯-剪-扭复合受力下空腹式角钢骨架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3,44(07):70-79.(T1期刊,EI收录

[10]陈宇良*,姜锐,陈宗平等.复合受剪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破坏机理及强度计算[J].工程力学,2023,40(03):88-97+128.(T1期刊,EI收录,入选学术精要F5000

[11]陈宇良*,吉云鹏,陈宗平等.钢纤维再生混凝土三轴受压力学性能试验[J].复合材料学报,2022,39(08):4005-4016.(T1期刊,EI收录,入选学术精要F5000入选中国科技期刊结构化论文双语传播工程

[12]陈宇良*,刘杰,吴辉琴等.直剪作用下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强度指标换算[J].复合材料学报,2021,38(11):3962-3970.(T1期刊,EI收录入选学术精要F5000

[13]陈宇良*,姜锐,陈宗平等.直剪状态下再生混凝土的变形性能及损伤分析[J].材料导报,2021,35(19):19015-19021.(T2期刊,EI收录,入选学术精要F5000

[14]陈宇良*,王双翼,李洪,李培泽.复杂应力状态下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变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研究[J].材料导报,2024(T2期刊,EI收录,封面论文)

[15]陈宇良*,吉云鹏,陈宗平.压弯剪扭实腹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OL].工程力学:1-14[2023-07-28].(T1期刊,EI收录,高被引论文

[16]陈宇良*,朱玲,张绍松等.粉煤灰陶粒混凝土三轴受压破坏机制及强度准则[J].硅酸盐学报,2022,50(08):2196-2204.(T1期刊,EI收录

发明专利授权国家专利及软著近20余件,实质审查8件

[1]一种复合受扭的实验装置(发明专利),ZL201210538570.7

[2]一种复合受扭实验的竖向荷载加载装置(发明专利),ZL201711173812.6

[3]一种直剪及复合受剪的试验装置(发明专利),ZL201910734037.X

[4]一种循环剪切的拟静力试验装置(发明专利),ZL201920997554.1

[5]一种L字形钢筋混凝土异形柱(发明专利),ZL201811490701.2

[6]一种内置骨架的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发明专利),ZL201811490696.5

[7]一种十字形钢筋混凝土异形柱(发明专利),ZL201811490692.7

专著/教材

[1]《再生混凝土及其构件的力学性能》参编,2万字/42万字)

[2]《预制装配式复合螺旋筋混凝土柱技术标准》参编,地方标准,4/30)

寄语

学术之路需以坚韧破茧、以恒心致远。诚邀踏实进取、志在科研深造的同行者,尤其欢迎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加入。

团队将倾力支持潜心学术者搭建成长阶梯,在交叉领域开拓创新。愿以热忱守护学术理想,以资源助力成长,期待与不畏困境、胸怀赤诚的你携手探索未知,共攀学术高峰,见证知识光芒照亮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