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与广西翻译界研究学者的交流,提升翻译硕士科研素养,2023年11月24日下午,广西大学国际学院硕士生导师关熔珍教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在文昌校区基础实验楼106教室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全院教师和部分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周柳琴院长主持。
此次讲座,关熔珍教授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将翻译学与认知科学相结合,为我们展示了民族典籍翻译的全新视角和方法。她以《布洛陀经诗》的两个英译本为例,详细解读了不同译者如何从各自的视角理解和处理民族文化元素,以及这些差异对译本质量的影响。
关教授指出,翻译研究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她强调,从认知翻译学的角度来看,翻译是译者的认知活动,是译者根据自身文化背景和理解方式对原文进行解读和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视角、选择、突显、动态性、想象性等因素都会影响翻译的质量。
关教授认为,两种翻译风格各有优劣,关键在于译者如何平衡异质文化元素和目标读者的接受度。她强调,在翻译民族典籍时,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文化差异的处理,努力保持原文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能力和阅读习惯。
通过这次讲座,我们深刻认识到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和传承。关熔珍教授的精彩讲座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翻译的本质和民族典籍翻译的难点与重点。同时,这次讲座也为我们展示了广西翻译界研究学者的风采和学术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与区内外国语学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最后,周柳琴院长对关熔珍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从这次讲座中获得启示和收获,进一步为推动广西翻译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广西科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