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6-10

(0551)翻译

(0551)翻译(MTI)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14年获批,2015年开始招生,目前招生专业为(055101)英语笔译,专业方向为技术笔译。学位点与柳州市外事办公室、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10家校外翻译实践实训基地,其中3个为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现有硕士生导师19人,另从校内外聘请有工科背景,同时具备翻译实践或翻译团队项目管理经验的兼职导师20余人,对MTI学生实行双导师制的新型培养模式。近几年导师队伍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92项,其中纵向项目1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3项,地市厅局级及横向科研项目76项,获得省、市级科研奖励6项;公开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33部,在《Nature》子刊、《Semiotica》、《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外语学刊》、《社会科学家》等核心期刊上和各级各类省级期刊上公开发表高水平教学及科研论文100余篇。学位点自成立以来,完成了千万字的技术文本翻译任务,为企事业单位节约数百万元相关经费开支。MTI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科技翻译技术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专职翻译、高校翻译教师及中学英语教师等工作。

(1407)区域国别学

(1407)区域国别学学位授权点2024年8月正式获批,是全国高校第一批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本学位点设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中国-东盟汽车科技文化发展研究、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研究三个方向,2025年开始招生。本学位点立足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东盟,结合我校工科专业优势和多语种资源,以及地处西南边陲工业重镇的区位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学科壁垒,全面整合校内、校外学科资源,采用多学科交叉、产教协同的培养模式。现有硕士生导师11(含第二导师)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9人,教授5人,副教授8人。近几年承担横纵向科研教改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毕业生能够胜任涉外领域的政策研究、产业合作与国际传播等工作,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周边外交战略需求的“国别通、区域通、领域通”专门人才。

(0453)国际中文教育

2024年9月获批国际中文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该硕点立足广西,面向东南亚,以所在学院多语种资源、学校工科优势和柳州市工业文化为支撑,培养(中英)双语/多语(泰语、越南语等东南亚语)兼通,在国际中文教育中融入汽车、机械等科技文化,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秉持“三型一化”(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标准,持续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培养专业学生的三大核心能力(国际中文教学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中华文化推广能力),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培养能够胜任国际中文教育和科技文化推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该硕士点地处桂中,导师队伍充分发挥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推行“中文+科技文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科技创新文化,开展线上和线下国际中文教学,聚集了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既有长期从事中文教育教学的教授,自治区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又聘请了区内高等、中等职业院校、基础教育和东盟相关的教师和高管做兼职硕导,目前有高级职称3人,博士10名。

硕导团队主持承担了国家社科、广西哲社课题、广西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自治区级一流专业、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9项,科研经费共计90余万元,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6部。团队荣获自治区级高校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045108)学科教学(英语)

(045108)学科教学(英语)是广西科技大学2024年新增的教育硕士专业领域之一,2025年开始招生。本专业领域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面向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高素质英语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教育硕士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拥有校内专任导师21人,其中15人具有博士学位,21人为高级职称。同时,聘请了专家型教师及管理骨干30人作为校外指导教师。本领域硕导团队近5年主持教育部协同创新项目、广西社科基金项目,广西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省级教学、科研项目和课程建设项目14项,获批自治区级高校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