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队伍

罗迪江教授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3-06

一、个人简历

罗迪江,(1974-),男,壮族,广西忻城人。1996年毕业于广西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7-2000年函授于广西师范大学获本科学历与学士学位;2004-2007年就读四川外国语大学,以“双优”毕业并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至今任教于广西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20199月开始于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二、主要研究方向

生态翻译学与理论语言学

 

三、主要科研项目

1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科研究一般项目:维索尔伦的语言适应论思想研究(项目编号:KY2015YB175,主持,项目经费2万元,已结题)。

22017年度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科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GY2017097,主持,项目经费3万元,在研)。

3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译者中心理论体系建构的生态理性研究”(项目编号:19XJA740004,主持,项目经费10万元,在研)。

4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创新、国际化发展及数据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8BYY022,排名第2,项目经费20万,在研)。

 

四、主要发表论文

目前致力于生态翻译学与理论语言学研究,以独著或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60篇论文,近6年发表的论文代表作如下:

1) 译者研究的问题转换与生态定位:生态翻译学视角.《中国翻译》,2020(5),(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2) 翻译研究中的问题域转换:生态翻译学视角.《中国翻译》,2019(4),(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3)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译者中心”的客观意旨——兼论“译者中心”面临的质疑,《外语学刊》,2019(1),(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4)反合表征的辩证互补与自然生成,《外国语文》,20163):62-68,(中文核心期刊)。

5) CAS理论为视角解读自私基因理论的核心思想,《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5),(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6) 基于CAS的语言迁移的生成过程探析,《外国语文》,20135),(中文核心期刊)。

7) 语言适应论的生成观,《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3),(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8)生态翻译学的“四译说”新解. 《鄱阳湖学刊》,2019(6)

9)译者中心研究的认识论视域. 《翻译论坛》,2019(2)

10)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译者的作用与本质探析——兼论对译者中心的质疑及回应. 《山东外语教学》,2018(6)

11)生态翻译学框架下译者中心的语境与解释边界——基于译者行为维度的反思. 《外国语文研究》,2018(6)

12)论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四译说”思想. 《翻译论坛》,2018(2)

13)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诗歌翻译的形式之思——以《英韵三字经》为例. 《民族翻译》,2018(1)

14)关于生态翻译学相关问题的再思考——对尹穗琼商榷文章的回应,《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3)。

15)《英韵三字经》翻译的形上之维与最简思想,《外国语文研究》,20173)。

16)构造性数学视域下的构造性置词语法疏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75)。

17)语言适应论视域下科技翻译锥形图的建构,《翻译论坛》,20163)。

18)语言适应论视域下科技翻译思维的建构,《外文研究》,20162)。

 

五、主要译著情况

《高等教育教学手册:提升学术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参译,排名第8

 

六、主要获奖情况

12016年发表于《外国语文》的“反合表征的辩证互补与自然生成”荣获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1)。

22012年“‘三贯通二融合一优化’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5)。

3200712月硕士论文“论语言使用的初始模因”被评为“重庆市2007届优秀硕士论文”。

420076月硕士论文“论语言使用的初始模因”被评为“四川外语学院2007届优秀硕士论文”。

520076月被评为“四川外语学院2007届优秀毕业研究生”。

62016年指导研究生年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研究生”称号1人次。

72016年指导研究生年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人次。

82017年指导研究生荣获广西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1人次。

 

七、主要社会兼职

1)郑州大学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院研究员(20193月—至今)。

2)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1810月—至今)。

3中国生态翻译与认知翻译研究会理事20178月—至今)。

4)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理事(20185月—至今)。

 

上一条: 赵足娥副教授

下一条: 熊欣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