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校研究生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攻坚克难,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丰硕成果。
1.推进研究生招生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
修订研究生招生录取有关制度,严格规范做好自命题管理,强化复试考核,深化信息公开,确保人才选拔质量。2023年我校录取硕士生838人,其中一志愿较2022年增加110人,增幅92.4%,报到入学826人(含保留入学资格1人),报到率98.6%,截止2023年9月底,在校研究生2337人,比2022年增长12.7%。
2.大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本年度新遴选导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比83%,高于历年来遴选导师博士学位占比。学校现有研究生导师688人(博士学历468人,占比68%,45岁以下328人,占比48%),校外专业实践指导教师365人。深入实施博士生导师培养计划,加强与区内外高校联系和交流,新增7名导师获得外校博导资格,现有博导33人。
深入开展导师培训交流。组织导师分期参加全区导师培训,对新遴选研究生导师进行岗前培训和在线考核,针对全体指导教师开展“立德树人”职责履行督查工作。研究生导师校内学术讲座常态化,全年安排超100场。
3.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产教融合、多元协同’—应用统计硕士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23年广西高等教育(研究生)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等次,这是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的历史性突破。2023年立项建设自治区级学位与研究生教改项目22项,结题13项;获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示范基层教学组织1个。2023年尝试开展校级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立项建设,首次建设教学案例库6项。
4.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
积极开拓省外联合培养基地,与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为研究生专业实践提供更多更好平台。继续加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2023年“广西科技大学—柳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批自治区级示范性基地。
5.全方位督导进一步提升学位论文质量
完善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相关制度,对学位论文工作进行全过程跟踪,保障学位论文质量,毕业生学位论文送审结果优秀率14.17%,优良率81%,高于近五年校级抽检优秀率和优良率。2023年度全区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我校被抽检论文全部合格。其中,1篇被评为优秀论文,30篇被评为良好论文,优良率为88.57%,名列全区第一。
6.以赛促研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
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持续开展研究生学科竞赛立项建设,通过机制保障、资金支持、氛围营造,举办学科竞赛训练营、项目辅导、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激发研究生创新热情,提高参赛项目质量。2023年,研究生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32项,比去年增加27.7%,其中国家级奖项95项,增幅102%。《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发展报告2023》重磅公布了研究生培养单位年度贡献力TOP100排行榜,我校荣登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年度贡献力和规模贡献力TOP100的第86位和62位。
7.精准施策保障研究生就业质量
坚决落实“一把手”工程,全员推进就业“百日攻坚”行动,了解并实时追踪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进展,开展精准帮扶。截止2023年8月底,2023届毕业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为88.81%,其中,升博人数占毕业生人数8.62%,多人考取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升博数和升博率为历年最高,升博质量逐年上升。
8.资助育人助力研究生全面成长
2023年共向研究生发放了2083.33万元奖助学金,其中国家奖学金52万元、国家助学金1159.38万元、学业奖学金549万元、“三助”岗位津贴264.21万余元、广西青年英才助学金3万元、科技创新奖学金1.5万元、学科竞赛和文体竞赛奖励20.18万元、考博升学奖4.7万元。组织开展了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评优评先推荐工作,并发放了优秀专项奖励10.68万元。
9.打造研究生文化品牌助推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一是以多种形式提升德育成效。通过红歌比赛、红色经典诵读比赛、时事案例分析大赛、主题讲座、主题班会、经典原著研读、红色故事大家讲、讲清廉小故事、素质拓展等活动,把固化认知变为切身感受,切实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二是组织“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展了学术报告比赛、国奖交流会、学术沙龙、企业参观等系列活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活跃学术氛围。三是引导研究生积极锻炼,组织研究生参加球类比赛、轨迹图竞跑比赛等各项体育运动。四是持续开展研究生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以及“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提高研究生人文素养。五是开展劳动教育,组织各学院开展劳动教育理论课,鼓励研究生开展志愿服务、考取劳动技能证书、积极创新创业等。
10.全力以赴确保2024年平安研考目标圆满完成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我校报考点有考生3822人,来自431个研究生招生单位,统考科目23门,统考试卷9946份,自命题试卷4701份。研究生院认真执行上级部门有关规定,新增手机等通讯工具集中存放和“智能安检门”检查环节,做好特殊考生人性化服务。加强所有考务工作人员培训和保密管理,全力确保试卷绝对安全,落实标准化考点的要求,严肃处理各类违纪违规行为,实现平安研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