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追寻艺术之踪 发现艺术之美——柳州市博物馆原馆长罗安鹄研究员来我校做学术讲座

【来源: | 发布日期:2013-03-27 】

3月26日下午三点,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在四阶四举行,主讲人是柳州市博物馆原馆长兼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原馆长罗安鹄研究员,讲座的题目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一:艺术品鉴赏》。

在近两个小时的精彩演讲中,罗安鹄研究员分别介绍了玉器、青铜器和陶瓷器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结合照片介绍了一些著名的藏品。在谈及玉器的发展时,罗安鹄研究员指出,玉器是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一块奠基石。早在新时期时代到夏王朝建立之前,是玉器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玉器是巫师沟通天、地、人三者之间的神器,而玉器是精通天文、地理等各种文化知识的巫师,沟通天、地、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桥梁。从夏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则是起到了礼器的功能,是等级的配饰,是等级的象征。而从唐到清这一历史时期,玉器更多是其装饰功能和实用功能。尤其是在清乾隆时期,玉的材质和工艺都是最好的。

青铜器作为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化的一个象征,他的发展主要是在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战国时期, 除了器型,更为重要的是铭文,铭文上字越多越值钱。而陶瓷器的发展,宋以前主要是陶器,宋以后主要是瓷器,不同时期的陶瓷器无论是在制作工艺还是造型手段上都有自己显著的特点。

在讲座的过程中,罗安鹄研究员还还结合随身带来的几件重要的玉器、青铜器和陶瓷器,就这些器物的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介绍。罗安鹄研究员指出,这些器物不但具有收藏的价值,具有“修身养性”重要作用,对于我们这些从事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它们的造型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学术报告是由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主办,参与讲座的有我校300多名师生。最后蔡青院长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激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追寻艺术之踪,发现艺术之美。

据悉,为了拓展了我校师生的知识面及提升人文修养,今年艺术学院将以“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主题,组织系列学术讲座及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