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眼中的她:“梅花香自苦寒来”杨筱朋同学就是那寒冬绽放的梅花,不畏磨难,奋力前行,勇攀知识高峰;不忘初心,心怀感恩,用爱谱写青春的赞歌。——邓宇(土建学院党委副书记)
命运的坎坷使她过早感受到人生的苦楚,使她深深懂得爱心的珍贵。资助政策于她而言就是雪中送炭,就是爱。她比常人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份机会,她要用知识丰满羽翼,心怀感恩,翱翔于梦的蓝天,成为传递爱的使者。—— 谭春雷 (土建学院辅导员)
她家是村里的贫困户,父母均已经50多岁,身出寒门,让杨筱朋早早就领悟了人生的苦楚,让她更深刻地理解到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因此她更加珍惜每一份机会,更加勤奋努力地奋斗。
四年前,杨筱朋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然而,在她得知自己被录取的第一时间,内心却无比矛盾,贫寒的家境,让她感觉自己就如海浪过后搁浅在小水洼里的鱼儿。
学费困扰着求学上进的她,也困扰着这个贫寒的家庭。在收到录取通知书时,里面附带着一份国家出台的生源地贷款介绍,让她重新燃起了心中的希望,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
进入大学之后,她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然而每月的生活费却又成为了压在她心头的一块巨石。
师姐告诉她,她的条件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只要成绩优异,还有机会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和校优秀奖学金。于是,她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自己更加优秀,如何更加刻苦学习拿到奖学金解决生活的困难。
寒来暑往,她坚持每天到图书馆和自习室看书。
她热爱知识,只要有学科相关的专业竞赛,她都积极参加,通过比赛来检验自己的学习。她的努力没有白费,每次考试成绩她总是位列年级前三,曾连续在大二、大三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大四获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获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并获得区级结构竞赛三等奖,数学竞赛二等奖,三好学生等各类荣誉称号。
她的成绩是她努力的结果,“这也和国家、学校的资助政策、老师的关心以及同学们的支持密不可分”,她心怀感恩,为了回报大家,她义务参加学院里的“团帮带”活动,成为成绩较差的同学的小老师,给他们周末开课,在讲台上授课。
此外,她还利用空余时间积极参加校外志愿者活动。她总说:“国家帮助了我,我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回报社会,这就是爱的传递,我得到爱,也传递爱,大家都如此社会将充满爱。我还想成为一名老师,让我的爱惠及更过的学生,让那些和我一样的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为了能够实现教师梦,她决定考研。白天她赶完功课,晚上就去做家教来挣资料和生活费。五教的考研教室里,她总是埋头苦干到凌晨十二点。
一年的努力,总算浇灌出了一朵鲜艳的花,今年三月,她被南京工业大学录取,成为了一名准研究生。
杨筱朋说:“读研后或许我还会遇到像四年前一样的窘境,可是我不再担心了,我相信以自己的努力和国家完善的资助政策,我会完成自己的学业,最终成为一名育人授德的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