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合金杂志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IF=6.3,中科院二区)发表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孙有平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role of rolling passes in modulating microstructure and damping properties of Mg-1.2Al-0.4Ca-0.3Zn magnesium alloy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5, 1037: 182574)。我校为论文第一单位。
随着高端装备制造与精密仪器领域对减振降噪的需求日益迫切,材料内部结构在交变载荷作用下耗散机械能的能力,即阻尼性能,已经成为了关键评价指标。镁合金凭借其卓越的阻尼特性及可回收性,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通讯等对减振有严苛要求的领域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孙有平教授团队聚焦于具有高阻尼性能的Mg-1.2Al-0.4Ca-0.3Zn合金,探究了轧制道次在合金晶粒演变、位错运动、再结晶以及第二相形成中的作用,系统分析了Mg-1.2Al-0.4Ca-0.3Zn合金的室温与高温阻尼机理,揭示了“工艺-结构-性能”的关联机制。这一成果不仅丰富了镁合金阻尼行为的理论基础,而且为未来通过工艺优化提高合金的阻尼性能提供了理论支持。

该研究工作得到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桂科ZY24212053)与广西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桂科AA23062089)的支持。
孙有平简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西科技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智能车辆(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执行院长、重型车辆零部件先进设计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广西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广西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广西本科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高校科研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委员会委员。入选广西高校卓越学者、中国机械行业教育教学名师、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广西高校优秀人才等人才计划。主要从事智能汽车线控底盘、汽车材料高性能精确成形理论、智能焊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4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4项、其他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12项。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SCI/EI源刊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allcom.2025.18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