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学院常盼盼博士在化工领域权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2项研究成果
作者:葵子彤来源:生化学院 责任编辑:王飞龙 罗杰 相远方发布时间:2025-11-23浏览量:

近日,由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常盼盼副研究员联合校外合作单位的最新研究成果Synthesis of porous carbon induced by hydrothermal crosslinking reaction from fulvic acid for organic supercapacitor with high energy density by improving the voltage window在线发表于化工领域国际权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525 (2025) 169796),并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出版。我校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常盼盼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董金诗副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是工程技术与化学化工领域颇有影响力的顶级刊物之一,其2025年的影响因子为13.2,在中科院期刊分区中大类及所有小类学科均为1区。

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应用广泛,但其在高功率密度下的能量密度远远达不到实际应用的要求。此项工作以廉价工业黄腐酸为原料,通过界面自组装策略和KOH活化合成了超薄二维多孔碳纳米片。该材料拥有高的比表面积和高的电导率,同时具有非常低的碳缺陷。电极在商用TEABF4/PC电解液中的工作电压高达3.5 V,在高功率密度下(8.75 kW kg-1)的能量密度高达57.3 Wh kg-1,甚至可以与石墨烯衍生的多孔碳相媲美。

早在今年3月,常盼盼副研究员与校外合作单位的另一项研究成果Preparation of sodium lignosulfonate-based porous carbon for supercapacitors with outstanding rate capacity and high voltage同样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507 (2025) 160760)。我校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常盼盼副研究员为第一通讯作者,已毕业硕士研究生李林泽为论文第一作者。

此项工作以木质素磺酸钠为碳源合成了高比表面积的二维多孔碳纳米片,可成功用作超大倍率超级电容器电极。研究发现活化温度对多孔碳的孔道结构、微晶结构和表面特性调控起到关键作用。电极在商用有机系电解液中的倍率特性高达90%,在高功率密度下(8 kW kg-1)的能量密度高达49.0 Wh kg-1。

常盼盼简介: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科技大学“3331高层次人才计划”优秀青年学者(聘期考核合格)。从事新能源碳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1项。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3)、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Electrochimica Acta (2)、Diamond & Related Materials (3)等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

论文1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69796

论文2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60760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生化学院教师参加教育部2025年生物信息学虚拟教研室粤桂琼交流会并作大会报告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