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专业设置 >> 正文

(0254)国际商务专业简介

发布者:王豪杰 [发表时间]:2025-06-15 [来源]: [浏览次数]:

一、概况

广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于2024年获批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点,2025年开始招收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本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依托工管交叉学科优势,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聚焦国际贸易实务、跨国经营管理、国际投资管理等核心领域,已形成国际产业合作与投融资、企业国际化经营与管理、跨境电商与国际供应链管理3个稳定且特色鲜明的培养方向。

本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点现有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新型工业化研究中心”及柳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协同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建设有1个自治区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本硕点依托学校工科底蕴优势,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努力建设成一流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点。

二、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面向中国—东盟国际商务行业和对国际商务有需求的相关行业、部门和单位,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熟悉中国—东盟、一带一路等国际商务环境,通晓惯例与规则,掌握国际商务技能,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胜任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从事国际商务运营与管理工作,具备良好商业道德的高层次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具体培养要求是:

(一)掌握商品与服务的进口与出口、外贸产业升级和国际投融资等国际商务活动的知识、理论与技能,具有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商务环境的学习能力、分析技能和战略意识。

(二)有适应全球复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语言、政策与法规环境的能力,有较强的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企业国际化经营与管理能力,具有组织协调国际商务工作的领导潜质。

(三)适合国家开放和发展的需要,有开拓新市场渠道、从事外包业务和垂直生产分工、跨境电商、全球采购、国际物流管理等国际商务活动运营的能力。

三、培养(研究)方向

(一)国际产业合作与投融资

对接区域产业升级,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北部湾经济区以及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为背景,整合校外行业专家教育资源,重点研究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国际商法、国际投资、国别经济分析与风险评估、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国际税务筹划策略等,熟悉东盟、一带一路等区域的投资环境与机会,以及海外国别风险研究,具备国际产业合作与投融资领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

(二)企业国际化经营与管理

立足中国—东盟自贸区,结合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重点研究国际商务、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文化贸易、国际商法、国际商务函电、知识产权与技术贸易、中国对外贸易等,具备国际合规意识、精通国际商务准则、熟悉中国国情,并能够熟练运用规则及国际商务专业知识进行有效沟通协调与磋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与国际竞争力。

(三)跨境电商与国际供应链管理

‌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聚焦数字化经济时代的智能商务决策分析,重点研究国际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与商务智能、大数据技术应用基础、跨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等,具备全球化视野、开放式创新思维,能运用大数据处理技能,开展跨境数据化运营、跨境电商营销推广、跨境客户服务等活动。

四、培养方式

(一)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国际商务实务能力的培养,兼顾研究能力的培养。

(二)实行双导师制,采取校内导师指导与业界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三)研究生入学1个月内确定校内导师,导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生共同制定课程学习计划,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须报研究生处和所在学院备案。

(四)研究生入学第三学期确定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第三学期结束前,校内导师、实践指导教师和研究生制定专业实践计划,专业实践计划表须报研究生处和所在学院备案。

五、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3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应征入伍保留学籍者除外)。

六、课程学分要求

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实行学分制,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与必修实践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

总学分

课程学习40学分

必修实践环节9学分

学位课

非学位课

文献阅读

学术活动

劳动教育

专业实践

49

28

12

1

1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