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州,西南地区工业重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八桂腹地、柳江河畔,闪烁着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就是广西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一、学院简介
自动化学院是学校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和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主动对接广西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学校“校市相融,校企合作”办学特色,重点打造的具有鲜明行业背景特色的学院。
学院前身是1985年广西工学院最早成立的机电工程系,历经电气工程系、计算机与电气工程系、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电子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22年6月正式成立自动化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能够满足特色人才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9人,博士29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800余人,其中本科生1493人、研究生321人。现有实验室面积46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800多万元,拥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低空无人飞行器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广西交通行业物流无人飞行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工业过程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柳州市机器视觉重点实验室”“柳州市智能感知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学院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建有9个科研团队:智能感知与控制科研团队、智能网联协同控制与应用科研团队、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科研团队、智能系统与控制科研团队、光电信号检测与智能处理科研团队、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与控制科研团队、新型电力能源系统与电能变换科研团队、智能农业装备科研团队、类脑计算与机器视觉科研团队。
学院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四所、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南方电网、大连锂工科技有限公司等20余家公司签署了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先后承办了广西2019年“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专业教学研讨会、2020年IEEE第九届数据驱动控制与学习系统会议(DDCLS’20)、2022年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学院多次承办2023和2024年广西大学生人工智能设计大赛第二赛道机器狗极速物流比赛、2023及2024年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校内选拔赛、2024年“粤嵌杯”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近三年,学院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机器人等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40余项,自治区级奖项200余项,国际级三等奖5项。近年来,学院连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等纵向项目30余项、其他纵向40余项、横向项目70余项,发表SCI、EI、中文核心等高水平论文2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70余项,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
二、专业简介
学院目前设有5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器人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依托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广西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深耕南方电网,深度融入广西电力行业,辐射大湾区,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和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解决新型电力系统、电能变换、电气控制、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与应用等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毕业后能够从事新能源电力产品开发、电力系统分析与运行维护、电气设备生产制造及工程管理等工作。
2.自动化
国家级特色专业、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自治区首批优质专业、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依托重型车辆零部件先进设计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自治区级教学科研平台,服务广西,辐射大湾区和东盟,面向微处理器控制系统和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解决自动化控制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毕业后能够在自动化系统等相关领域从事运行、管理、维护、工程设计、技术研发等工作。
3.测控技术与仪器
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自治区优质专业。依托广西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柳州市机器视觉重点实验室等市级、自治区级平台,服务广西,辐射大湾区和东盟,面向智能测量与感知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解决工业测控系统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毕业后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测控产品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工程应用、智能制造、运行维护等工作。
4.机器人工程
广西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依托广西移动机器人机构与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柳州市服务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等自治区级、市级平台,服务广西,辐射大湾区和东盟,面向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解决机器人系统集成与编程、机器人感知与控制等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毕业后能够从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系统应用研究、工程设计与分析等工作。
5.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培养热爱祖国、品德高尚、崇尚科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轨道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自动检测与系统设计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应用和运营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近年来,学院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2个专业获批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3门,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有3项,参与获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二等奖2项,广西数学建模三十年青年新秀奖1项,广西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广西科技大学优秀教师荣誉1名。
学院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及电子信息-控制工程(085406)、机械-机器人工程、(085510)、能源动力-电气工程(085801)、能源动力-储能技术(085808)四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学校博士点建设支撑学科。学院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建有9个科研团队:智能感知与控制团队、智能网联协同控制与应用团队、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科研团队、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团队、光电信号检测与智能处理团队、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与控制科研团队、新型电力能源系统与电能变换团队、智能农业装备科研团队、类脑计算与机器视觉研究团队。
近年来,学院连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等纵向项目40余项、其他纵向50余项、横向项目100余项,发表SCI、EI、中文核心等高水平论文3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50余项,科研经费2700余万元。
学院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与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等20多家区内外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有广州粤嵌校企创客空间、罗克韦尔工业智能控制协同创新中心等集“产学研创用”“五位一体”的专业实践平台。
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各项大赛屡获佳绩。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模竞赛、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等各大赛事中荣获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部级奖项200余项。在“互联网+”等各类创新创业类大赛中荣获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3项。
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育人为本、崇尚科学的办学理念,锚定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1256”总体发展战略,为国家、地方培养了大批思想素质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具有创新协作和拼搏精神的优秀人才。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育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发扬“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广西科大精神,解放思想、创新求变,重实效、强实干,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