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9日,全区科技大会、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宁隆重召开,会议表彰了获得2023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励的科技人员。我院以第一单位完成的成果荣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是我院有史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其中,我院黄永春教授团队完成的成果“水力空化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修饰及其调控机制”荣获2023年度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程昊副研究员团队牵头完成的成果“热氯化法与光催化法结合生产氯化石蜡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荣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程昊(右)、张昆明(左)和刘宝臣校长合影
广西科学技术奖是广西科技界的最高奖项,每年获奖的都是对广西经济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成果。据悉,2023年度全区共授予获奖成果156项,其中自然科学奖25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11项。
项目完成人:黄永春,张昆明,任仙娥,杨锋,黄承都,艾硕,吴宇,严景臣,李春枝,茅芝娟
完成单位:广西科技大学
自然界中,天然来源或经提取的多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并不都具有活性,往往需要进行结构修饰改善其性能,以满足实际需求。在诸多修饰方法中,以超声波为代表的物理法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然而,基于常规的超声波强化方法,存在放大困难,能效低、成本高,处理量小等缺点,阻碍其规模化应用。因此,面向食品加工与绿色制造,构建多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水力空化法修饰,具有显著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
黄永春教授团队围绕上述目标,在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人才基金等13项纵向、人才项目的持续资助下,成功构建将廉价且易放大的水力空化器用于修饰/改性多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并取得重要创新成果:首次构建通过流场局部压力降高效诱发的水力空化效应(即声化学效应)用于降解壳聚糖大分子制备具有不同生理活性的低聚壳聚糖,并揭示其降解机理;首次利用水力空化强化传质、传热和化学反应过程的这一特性,开创了水力空化强化制取壳聚糖纳米粒子药物递送体系新策略;首次利用水力空化技术调控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开拓了一种应用水力空化调控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新方法。
本项目研究成果由广西科技大学独立完成,是在水力空化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修饰及其调控机制领域的重要贡献。本项目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相关SCI论文32篇,总论文引用1056次,平均每篇引用33次;获相关授权发明专利16项。8篇代表性SCI论文均发表在国内外食品、化工领域的高质量学术期刊上(其中:7篇为中科院SCI一区TOP论文,1篇为中科院SCI二区论文),总引用次数为302次,正面他引259次,单篇最高引用63次;项目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培养硕士研究生19名,其中2名研究生在国内双一流高校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
项目完成人:程昊,黄文艺,黄云兵,莫向勇,李彦青,覃长昌,李德宗,刘超亚,林雄强,刘文真
完成单位:广西科技大学,广西盛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衡阳市盛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近年来,随着我国PVC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氯化石蜡市场需求不断增大。针对热氯化法工艺生产氯化石蜡普遍存在氯化反应效率低、氯化程度范围宽、原料利用低、生产成本高等难题,项目组将热氯化法与光催化法相结合,开发了热氯化法与光催化法结合制备氯化石蜡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工艺提高了氯气转化率,降低尾气量,缩短了生产操作中投料、预热、出料的时间,降低能源消耗,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及清洁生产,实现氯碱园区循环经济。
广西柳州、湖南衡阳氯化石蜡产业化基地
依托本项目相关技术,广西盛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广西盛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成6条连续化生产线,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市盛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建成8条连续化生产线,实现年产氯化石蜡20万吨的产能。近三年新增销售收入合计22.93亿元,新增利润3.92亿,新增税收1.56亿,应用效益显著。根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统计,广西盛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氯化石蜡产品近三年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凸显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