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糖是广西支柱产业
糖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促进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开发绿色制糖生产技术及配套技术
糖厂生产多指标在线分析监控技术
产品质量监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过程工艺控制
目前糖厂缺少在线实时分析、监测各重要生产、经济指标,没有涵盖全流程的多指标在线分析监测系统。广西区内多家企业开展了相关研究,其中,广西宏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甘蔗制糖厂化学分析管理系统,包括化验分析子系统、工艺查定子系统、质量统计分析子系统、化学药品管理子系统、分析设备管理子系统五个部分,各子系统在云主机平台上采用Flex、Hibemate技术运行于云端,并通过互联网与终端设备实现双向通讯,用户通过终端设备经网络访问来使用各子系统相应的服务。
钦州华成自控设备有限公司开发了糖厂澄清工艺在线测控装置,采用“双玻璃电极pH值自动控制装置““括板式自动控制阀门”“制糖硫熏强度检测装置”三项专利技术及嵌入式片上系统、CAN总线等技术,实现对pH值、硫熏强度、温度等多点自动化测量与控制。
广西吉然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种通过高清视频在线检测实现煮糖自动控制的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检测装置和计算机视频控制装置,检测装置设有可获取煮糖罐中内容物动态实时图像的高清摄像机,通过对煮糖罐中内容物实时动态图像的监控,为煮糖结晶过程提供有价值的实时参数。

烟气排放
为减少糖厂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多家研究机构提出了糖厂锅炉烟气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其中,浙江大学开展了工业废料及其混合脱硫剂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针对“水膜除尘器改造成脱硫除尘装置及技术研究”中的吸收剂和添加剂部分,对大量存在的飞灰、废大理石、电石渣、碱渣、石灰石等吸收剂及有机酸添加剂进行了研究。
在活性炭脱硫、脱硝、除尘及其再生研究方面,太原理工大学开展了非沥青粘结剂煤质活性炭的制备及其用于烟气脱硫的研究,以自主研发的非沥青粘结剂NPA和太西煤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种新型烟气脱硫活性炭NPAC,并对产品活性炭脱硫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丽水学院开展了改性活性炭烟气脱硫脱硝的再生性能研究,采用浸渍法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开展脱硫脱硝性能研究,然后用热再生法对改性活性炭进行再生。
山东大学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了烟气脱硫活性炭微波再生特性的实验研究,通过扫描电镜、N2吸附、元素分析、Boehm滴定表征微波再生对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微波再生对活性炭吸附烟气中SO2的影响规律。

糖品检测
针对白砂糖品质检测前处理繁琐、耗时长、破坏样品、无法精准分级、在线和现场实时检测困难等技术难题,研究人员开展了食糖品质的在线及现场实时检测研究。其中,广西大学开发了一种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白砂糖指标的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应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对所测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并依据处理后得到的校正集样品的光谱数据及其白砂糖指标参考值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建立白砂糖指标的校正模型,再用验证集样品评价白砂糖指标校正模型的性能,并用所建立的校正模型对未知白砂糖样品指标进行预测。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干涉平台的近红外甘蔗蔗糖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光源、微干涉平台、样品光光电探测器、数据采集及信号处理控制模块;微干涉平台主要由分光镜、光学准直器、固定镜、MEMS微镜组成。该装置能实现快速、科学、准确测量甘蔗糖汁中的蔗糖含量,为制糖企业完全实现工艺在线自动实时监测甘蔗糖汁蔗糖含量的检测和分析奠定基础。
益阳市鹏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了新型数字旋光仪,通过对样品旋光度的测定,分析确定物质的浓度、含量及纯度等,可用于食糖、味精、酱油等生产过程的控制及成品检查。
暨南大学研制了具备定量分析软件平台的小型专用甘蔗制糖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仪,其快速、无损、在线分析等特点适用于制糖过程中的成分快速分析。
虽然近年来糖业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由于受到国外糖业冲击,仍然面临着生产成本高、新技术推广缓慢等问题,相信在科研人员及政府的努力下,我国糖业面临的问题将得到进一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