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化工领域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3.2,中科院1区Top期刊)发表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朱前程副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Biphasic continuously composite electrolyte design for high-performance solid-state Li–CO2 batterie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5, 522, 168101)。我校为论文唯一单位。
锂二氧化碳(Li–CO2)电池因其超高理论能量密度和二氧化碳固定能力,被视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挑战的有力候选方案。然而,传统液态电解质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诸多限制,包括易挥发、存在泄漏风险、可燃且稳定性差等问题。采用固态电解质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途径。

朱前程副教授团队以海绵为模板,构建磷酸钛铝锂(LAGP)无机三维骨架。随后,将聚氧化乙烯(PEO)和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浸渍到该骨架中,构建了LAGP-PEO-LiTFSI的无机/有机双相连续复合固态电解质。有效提升室温下锂离子电导率,为开发具有优异长循环性能的固态锂二氧化碳电池提供了策略。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562003),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25GXNSFHA069181)等项目的支持。
朱前程简介: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能源汽车工程系主任。广西“八桂之光”访问学者,广西科技大学优秀青年学者、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电化学(中英文)》期刊青年编委。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下一代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及储能减碳新技术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他引900余次。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6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