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方向

学科方向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与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本学科秉持学校“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立足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在开展相关控制研究基础上,重点开展控制理论和关键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使本学科成为国内具有一定特色和影响、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方向达到或接近国内领先水平的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获得博士授权点,并能培养出高质量的、高层次控制类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学科为我校博士授权点建设支撑学科,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为广西重点学科,并获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学科将广西经济发展中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需求相结合,在智能控制算法和智能检测技术及其应用、机器视觉系统及图像处理技术、自动化装置的设计研发和技术改造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较好成果,对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智力作用,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目前,本学科形成如下4个稳定的学科方向。

(一)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承担智能控制算法及应用、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机器人控制等研究领域项目10余项(国家基金三项)。在新型智能控制理论及技术应用于多缸电液系统、无人机飞控系统、汽车主动底盘系统、多智能体编队、机械臂容错,以及新能源汽车DC-DC变换器与电机驱动系统控制等方面,均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较好成果。

(二)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承担项目3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检测技术、企业自动化装置及信息化。长期开展广西及柳州机电、汽车、轨道交通等行业自动化生产装备和测控装置的研发工作,如对轨道机车轮毂润滑监控系统等进行研制,对拖拉机便携式检测设备、无人机桥梁病害智能检测系统等进行研发,均取得较好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三)系统工程:系统地建立随机分布参数系统的迭代学习控制理论框架,为某些具有随机分布特点的工业过程或系统提供有效的学习控制策略;对工程中的马尔可夫过程建模,探索决策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对复杂网络进行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研究复杂网络传播源定位的理论方法;时滞系统分析与控制,智慧医疗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论文。

(四)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包括机器视觉系统,图像处理技术,圆形目标检测技术研究领域。在工业视频监控、农业机器人、人类运动、车载视频等视觉系统所涉及的轮廓检测、模式识别,图像盲去模糊、分形小波自适应图像去噪,去马赛克的鲁棒自适应稀疏表示方法,利用复杂函数型数据和高维数据构建回归模型并应用于相关系统预测,复杂场景圆形项目检测方法等方面均开展了较深入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本学科是研究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的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是研究计算机及其各种相关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包括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系统以及计算本身的性质和问题的研究;计算机技术侧重于研制计算机,研究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传输、处理和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始于1987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早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的高校之一。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成为广西科技大学(原广西工学院)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成为广西科技大学(原广西工学院)重点学科,2020年3月获批增列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以“求真近道,明德致新”的校训精神为牵引,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11248目标为导向,以国家教育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革,努力创新,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规范各项管理,全面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能力,全面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能力。

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的人才培养面向柳州乃至全区智能制造的需求。加大对计算机视觉与智能认知、智能交通、无人驾驶、工业数据分析、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涉及柳州市支柱和新兴产业集群关键技术人才培养。一方面采用引进来的方式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增加校企合作项目,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创新实验室建设,通过骨干教师以点带面的方式引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学生与其它专业师生进行科创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标准如下:具有计算机系统、计算机软件、网络系统、多媒体数据处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综合集成与应用的能力,具有足够代码量的计算机编程实践训练,编写的技术文档规范。

本学科已逐步形成计算机视觉与智能认知、计算机应用技术、复杂系统结构与理论、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多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和科研团队。这些学科方向的优势特色是:基础理论研究力量雄厚、软件技术研究紧随国际主流方向、研究内容紧随时代研究的热点及前沿、结合柳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计算机控制及智能驾驶方面的特色研究。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0名,其中正高职称7名,副高职称20名,博士22名。形成了一支以教授为核心、博士学位人员为骨干、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具有开展计算机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具有较丰富培养研究生经验的学术队伍。学科带头人都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导过多届硕士研究生;学术骨干都主持过省部级项目,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科研能力。

近年来,本学科主办、承办国际或全国性学术年会6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报告15次,邀请境外专家讲座报告5次,资助师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专项经费500万元。目前,本学科的实验室总面积1500平方米,最大实验室面积15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700万元。本学科拥有中文藏书45万册,外文藏书1.5万册,订阅国内专业期刊110种,订阅国外专业期刊125种,中文数据库24个,外文数据库18个,电子期刊读物4000多种。

(数据更新至2021年12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