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冠军刘玉坤走进广西科技大学
发布时间:2023-10-18 编辑: 浏览数:
2023年10月17日,应我校邀请1992年巴塞罗那残奥会铁饼冠军刘玉坤走进校园与师生互动,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当天上午,刘玉坤到我校柳石校区与团员青年开展“我与奥运冠军面对面”主题团日活动,与师生们分享了她励志而精彩的人生经历。她卷起裤脚,问到:“同学们,酷不酷?”在同学们热烈的尖叫声和鼓掌声中,刘玉坤介绍了她酷酷“小钢腿”背后的故事。她说:“18岁以前我也是身体健全的正常人,一场意外让我失去了双腿,从一开始的绝望,到如今的从容,是永不言弃的精神支撑着我……我在国内外伤残人运动会比赛中总共得过22枚金牌,1992年我在巴塞罗那残奥会上获得铁饼金牌,当广播响起China,Yukun Liu的时候我抬头一看,竟然打破了世界纪录!”说到这里她热泪盈眶,她与同学们分享到“坚持就是最好的品质”,希望大家都能拿出坚韧不拔、敢于挑战、不服输、不认命的精神气节,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自己最好的成绩!随后,全体师生围成一圈,一起传递奥运火炬,共同感受奥运精神,现场气氛瞬间被火炬点燃。
下午,刘玉坤做客第54期《宗元大讲堂》,到我校文昌校区大礼堂作题为《永不放弃的奥运情怀》的讲座,我校一千余名师生到场聆听。她生动还原了1992年在巴塞罗那残奥会上获得铁饼金牌的过程,分享了其中的曲折和不易。她说:“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那滋味是苦的,是咸的,是辣的,也是甜的!一个没有双脚的残疾人,能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为国争光,我觉得特别骄傲!”随后她还跟大家分享了她退役以后在双奥之城成为双奥火炬手和双奥志愿者的故事。她说:“这些年,不管是得金牌还是做志愿者,我都告诉自己,残疾的是身体,永不言弃的是精神!”
讲座结束后,刘玉坤走进文昌校区体育馆与体育学院的师生开展互动,与师生们就运动员初心、运动训练等内容进行了交流,鼓励同学们刻苦训练、积极向上,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心态,将来争取更优异的成绩。
此次活动,由校团委、体育学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承办。邀请奥运冠军、榜样人物走进校园传播奥运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营造全校青年学子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这堂不一样的大思政课,必将激励和鼓舞着广大科大青年以奋斗奋进书写更精彩的青春华章。
活动结束后,我校师生积极分享了参与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生化学院化工212班姚芝萍:
种子未落沃土而落罅隙,当其不屈地穿过岩缝绽放绿色,一抹新绿足以辉映春天;身体虽有外在残缺,但坚强的攀登让生命如圣火般蓬勃热烈。在人生常态下,坚强作为励志的词语,虽常有人挂在嘴边,但也很少有人做到。今日所见,将坚强一词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火炬的接力传递中,在大学生的奔跑追随中,"薪火"相传,燃的是梦想星火,所传递的是"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精神,将激励每一位正在努力奋斗的人,在名为"人生"的跑道上,点燃逐梦的星火。
校学生执行主席外国语学院汉语212班范雨璇:
在听完本次宗元大讲堂的讲座后,我深深感受到——身残志坚亦能展现生命最美姿态。无数像刘老师一样的残奥运动员们曾在生命中遭遇挫折,但他们迎难而上,突破自我,用顽强拼搏的意志书写多彩人生,在残奥会的舞台上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刘老师分享的自我真实艰难拼搏经历使我们振奋,鼓舞着我们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向着自己的人生方向更加努力前进。
勤工助学学生外国语学院英语221班邓天洁:
她说"残疾的是身体,不屈的是灵魂",坤姐的一句话让我心头一震,从19岁那个失去双脚无数次想要轻生的小女孩蜕变为现在刻苦训练圆梦奥运的"三铁公主",她经历了异于常人的训练难度,训练过程中双腿皮肤溃烂,寒冬腊月凌晨五点刺骨的冬天,棉衣棉裤挡不住假肢与身体摩擦的冰冷。她克服了重重困难,在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中不断成长,最终造就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我们无法想象也从来未经历过她的痛苦与挣扎,但她却说的如此坦然。"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坤姐不仅有不屈的精神还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使有再多的歧视蜚语,她依旧坚定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退役后积极投身与奥运志愿活动中,她说"不能在成为一名为国争光的运动员,那我就为他们服务",她是如此的胸怀伟大。
现场聆听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永不放弃的奥运情怀",感受到了她的坚韧不拔、永不放弃,让我知道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创造的价值是无限的,她还说"坚持是最有意义的事情",而我们也要向坤姐一样无坚不摧,迎难而上。
医学部护理233班陈潞:
“坚持是最好的品质,即使身处困境,只要坚持了就是胜利了。”这是残奥会冠军刘玉坤在团日活动上送给我们的一句话,让我们受益匪浅。“残奥会冠军”,“打破六项世界纪录”,“被炒作卖金牌治病”……这些标签概括了刘玉坤运动员生涯的成就与窘迫。她在活动中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前半生失去小腿与体育结缘;后半生向伤病低头摸索出路。她终其一生追赶普通人的脚步,在“拼命”中找寻自己的价值。“三铁公主”刘玉坤终究活成了一束光,我们也从她的故事里领悟了奥运精神,汲取了温暖与能量。
体育学院社体211班宋璇愿:
今天认真聆听了刘玉坤前辈的《永不言弃的奥运情怀》主题报告。她说“残疾的是身体,不屈的是精神”,她的拼搏精神激励着作为体育生的我们要永不言弃、勇于尝试、勇于突破。苦难成就辉煌,我们将继承和发扬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最好的成绩!
体育学院青年教师程漫欣:
听了刘玉坤老师的讲座,被她永不放弃的奥运情怀吸引,也不禁感叹她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的乐观与坚强。她是勇敢的,虽遭遇事故失去小腿,却能突破残疾,超越自我极限,创下世界纪录,从她身上能看到不屈不挠的奥林匹克精神,她用行动诠释了那句奥林匹克格言“更高、更快、更强”;她是善良的,十五年坚持成为志愿者,六十多岁依然忙碌在寒冷的冬奥会室外场地上,无怨无悔,为世界送上了一份美好;她是热情的,从走进大讲堂开始她就一直满怀激情,面带笑容,那份乐观与对生命的热爱让我深深着迷。通过这次讲座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之心,也对体育有了更深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