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献礼党代会】《金色年华》以《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在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为题报道了我校共青团工作成果
发布时间:2024-12-11 编辑: 浏览数:
五年来,我校共青团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融入思政教育改革大局,充分发挥在思想引领、以文化人、实践育人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服务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积聚青春合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近日,共青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的《金色年华》杂志第671期以《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在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为题报道了我校共青团工作成果。报道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不仅承载着传道授业的重任,更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共青团广西科技大学委员会在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中主动担当作为,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融入思政教育改革大局,充分发挥在思想引领、以文化人、实践育人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学校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筑牢信仰之基,凝聚奋进力量,做思想引领的先锋队
一是推进思想理论建设。学校共青团把加强对共青团员的政治锻造和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把握思想“大思政课”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导向,紧密结合党的教育方针和团员青年成长的实际需求,不断引领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用党的科学理论、使命任务、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感召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通过开展集中团课、主题团日、“青马工程”培训班、读书分享等形式,将党的声音传递到青年学生的心中,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今年以来,开展各类思想引领活动500余场(次),覆盖团员青年4万余人次。
团支部开展“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主题团日活动
二是推进品牌体系建设。学校共青团开展“明灯计划”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行动——共青团“一十百千万”育人工程,通过实施“开学第一课”筑梦行动,“名师专家”领航行动,“百师百课”铸魂行动,“千名优秀青年讲团课”聚力行动,“万名大学生进社区(村屯)长才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等品牌活动;建立“宗元大讲堂”“青思享”“共青团'第二课堂'精品课程”等系列品牌课程;组建起了由100名知名专家学者、领导干部、青年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其他领域优秀青年教师组成“明灯讲师”品牌教育队伍,全面推进思想引领品牌体系建设。同时,统筹线上线下两个场域,利用多种渠道和平台,不断加强思想引领行动的宣传和推广,扩大行动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启动“明灯计划”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行动——共青团“一十百千万”育人工程
三是推进榜样示范建设。学校共青团通过举办“最美科大”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开展寻找“科大好青年”活动,深入挖掘和宣传在各方面中涌现出的优秀青年典型和先进事迹,结合获得“青年五四奖章”“向上向善好青年”“十佳团支部书记”“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的青年榜样,以及在学术研究、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文化体育等领域表现突出的青年典型,组建学生“微光讲师”宣讲团队,充分发挥青年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和朋辈互助效能,开展青年榜样和先进典型“进班级、进支部、进宿舍、进社团”宣讲活动,聚力“微光”形成“明灯”,用他们的成长故事和奋斗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奋发有为、勇担使命。
第五届“最美科大”大学生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做以文化人的排头兵
一是挖掘文化育人精髓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帜,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力量。学校共青团充分发挥文化铸魂育人、启智润心作用,挖掘文化资源,汇聚文化力量,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我们的节日”、非遗传承等系列活动,以文化讲座、展览、演出等形式将中华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融入思政教育中,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厚植青年文化自信根基,推动思想引领内涵式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晚会暨2024级新生爱国荣校青春思政课
二是构建文化传播网络阵地。学校共青团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把牢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想引领和文化传播领域的关键作用,依托共青团新媒体矩阵,不断丰富网络思想引领渠道,创新网络文化产品开发,整合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提升网络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思想引领和文化传播成效。探索形成了校级新媒体总揽引领,与院级新媒体、校园文化活动、优秀博主融合共建,推进网络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络生态、新媒体作品影响力、网络思政队伍建设综合提升的“一体三融五推进”网络育人机制。截至目前,学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全平台粉丝突破10万,年均发布作品400余个(篇),阅读量(播放量)超100万次,多次进入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影响力榜单前10名。
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MV《明灯》,全网播放量5W+
三是推动文化交流互融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青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学校共青团积极推动青年文化交流,促进加深文明互鉴,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节、中华文化体验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年大联欢、青年论坛、广西“三月三”等活动,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学生,搭建文化展示和思想碰撞的广阔平台,让他们在中华文化的感知中,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悠久历史,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引领青年学生做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先行者,全球文明倡议的实践者。
中越青年学生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越两国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搭建实践平台,锤炼青年本领,做实践育人的主力军
一是深化实践育人路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学校共青团坚持“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深度融合,促进学校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和社会资源,积极拓展实践育人渠道和平台,推动多向赋能、形成育人合力,为青年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机会,在亲身参与中经风雨、见世面、受锻炼、长才干。今年以来,累计超过1.5万人次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成绩单”项目库立项1000余项,30万人次参与活动;参与志愿服务人数达6万人次,志愿服务时数达9余万小时;选送108名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位居全区高校第1,20人获得2023—2024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考核优秀等次。
西部计划志愿者欢送会
二是挖掘实践育人内涵。学校共青团不断深化社会实践内涵,深入挖掘“三下乡”“扬帆计划”“西部计划”等实践项目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活动中去,既结合学生专业和学科背景,又紧密围绕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避免与课堂教学内容游离,持续探索“社区+党团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社会组织+广大居民”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志愿服务模式,推动校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坚持将立德树人与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在“学校+政府+社会”三位协同实践育人中发挥主导作用,形成协同的育人机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知、情、意、行有机统一。
暑期社会实践“00后话百年”宣讲服务队与宁明县爱店边境派出所民警共同巡边
三是提升实践育人水平。学校共青团不断加强对实践项目和活动方案的全流程设计,注重实践育人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提升实践育人的质量和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社会实践由体验实践向学术实践转型。注重对学生实践成果的评估和总结反馈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引导青年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今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中,学校2个团队入选全国重点团队,5个团队入选自治区重点团队;在今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2个项目入围全国决赛主体赛终评并获银奖。
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新时代征程无限光明,强国使命催人奋进。共青团广西科技大学委员会将继续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在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不断深化青春建功行动,引领广大青年胸怀“国之大者”,担当历史重任,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