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广西科技大学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文昌校区办公楼多功能报告厅胜利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学校党委书记赵君代表中国共产党广西科技大学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的题为《勇担使命 团结奋进 加快建成国内先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报告。报告回顾了学校过去5年的奋斗历程,擘画了学校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1256”总体发展战略。
为学习贯彻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学校党委宣传部推出《学习贯彻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大家谈》系列访谈栏目,汇聚独家视角,分享真知灼见。
近日,学校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培训中心)党总支书记林天翔接受全小媒的专访,围绕学院(中心)建设工作多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及学院(中心)的实践。
全小媒: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凝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合力”,请问学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切实将党建引领效能转化为发展实效?
林天翔:继续教学学院(教育培训中心)以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1256”总体发展战略为总纲,聚焦“党建+”工程,构建“五维协同”发展体系,全力推动党建引领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一是筑牢政治引领根基,构建“三位一体”党建新格局。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形成“党总支领学+支部研学+党员践学”常态化学习模式,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融入办学治院各环节。推行党支部建在业务链上,打造“党总支-业务党支部-项目党小组”三级组织网络。实施“支部书记领跑攻坚”行动,选拔“科研业务骨干+党建能手”担任教工党支部书记,培育“红色科室”,发挥“头雁效应”。
二是深化党建业务融合,激活“双轮驱动”新动能。打造产教融合品牌矩阵,依托学校学科优势与柳州工业集群,结合区域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塑造“行动学习+工业”特色品牌。构建数字化赋能平台,以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为契机,打造“党建+数字化”平台,实现党建与业务资源共享、双向赋能。创新“党建+项目” 机制,建立双考核机制,将项目效益纳入党支部评优考核指标。
三是拓展非学历教育,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推行定制化服务,针对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开发模块化课程,开展“订单式”“定制化”服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与校外机构、院校和企业合作,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提升培训实效。建立“市场调研-课程开发-资源整合”机制,拓展预科班、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等项目。
四是推动学历教育规范提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建立“产业需求预警-专业评估-预警退出”机制。开展师资多元化建设,组建“学术导师(教授)+产业导师(工程师)+思政导师(党务骨干)”三维团队,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实现教学智能化转型,深化教学模式与技术创新,推广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引入AI助教系统。管理精细化升级,规范招生、教学管理等流程,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五是加强内涵建设,锻造继续教育发展竞争力。构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信息化平台,实现教学全流程闭环管理。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全流程监控系统,强化风险防控。培育“终身学习服务先锋” 党建品牌,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化改革创新,推行市场化激励机制,释放办学活力,推动质量全面提升。
全小媒: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了“办学条件保障提升行动“,要”积极拓展非学历教育市场,打造一批口碑好、实力强的学历教育品牌专业和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来强化保障能力,请问学院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工作?
林天翔:在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指引下,高校继续教育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从传统模式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挑战。我们将重点实施“四化驱动”战略:
一是以市场化激发活力。通过整合资源,多方协同,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发模块化定制化课程,推行“学历+技能”双证书制度,将行业前沿技术嵌入教学内容,提升人才培养的适用性。探索“公益+市场”非学历教育服务模式,开发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内训等特色项目,拓展市场潜力,形成多元收入结构。
二是以品牌化扩大影响力。结合柳州工业区位优势与学校学科特色,打造“产教融合”特色非学历教育培训品牌。加强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及现场教学点,开展“‘学历+技能’双提升”项目班,形成学历教育品牌;充分用好学校干部培训高校基地和广西行动学习高校基地两块牌子,深化“双基地”融合发展机制,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干部培训新范式,着力打造“行动学习+工业+科技”培训特色。
三是以专业化提高竞争力。以学校优势学科为依托,聚焦国家战略与区域产业需求,构建“少而优、小而精”的学历继续教育专业体系。打造“政界领导+学界专家+业界精英”三位一体专兼结合的动态师资库,形成理论与实践深度交融的教学团队。引入行业专家、企业导师参与教学设计,提升课程的实践性与前沿性。同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考核规范及质量评估指标,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四是以数字化提升服务力。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搭建智慧管理平台,采用“线上自主学习+线下支持服务”模式,构建全过程数字化服务体系。同时,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习行为数据,为学员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提供更多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与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深化应用5G、AI技术,构建覆盖“教、学、评、管、服”的一体化体系,实现招生、教学、评价全流程数字化,助力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