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广西科技大学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文昌校区办公楼多功能报告厅胜利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学校党委书记赵君代表中国共产党广西科技大学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的题为《勇担使命 团结奋进 加快建成国内先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报告。报告回顾了学校过去5年的奋斗历程,擘画了学校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1256”总体发展战略。
为学习贯彻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学校党委宣传部推出《学习贯彻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大家谈》系列访谈栏目,汇聚独家视角,分享真知灼见。
近日,学校人事处处长陈克文接受全小媒的专访,围绕“人才引育留用”以及“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两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及学校的实践。
全小媒: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要多措并举做好人才“引育留用”,人事处将如何构建和优化人才引育留用的政策环境,特别是针对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有哪些特殊的支持措施和保障政策?
陈克文: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这不仅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更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人才的支持措施和保障政策,人事处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形成更具深度、广度和系统性的人才政策环境。一是深化人才引进机制改革,构建多元化、精准化的人才引进体系。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学科需求,制定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引进政策以及个性化人才引进方案,以学校重点发展学科为核心,面向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招聘学术带头人,推动重点学科跨越式发展。建立灵活的柔性引才机制,推行“一人一议”政策,为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制引进方案,包括薪酬待遇、科研条件、团队组建、配套设施等全方位保障。二是强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优化留用政策,推动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育才支持体系建设,培养一批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实施继续教育提升计划,支持教师开展学历学位提升、博士后和访学等继续教育,助力教师学历学位和能力提升;开展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三是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持续完善人才评价政策体系,构建分类清晰,涵盖面广的统一评价指标体系,以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畅通不同类型教师的发展通道,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功能,引导教师将个人发展和学校事业发展有机结合,通过人才评价改革助力师资队伍建设,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人事处以系统化、多元化的方式,构建“引育留用”全周期的人才工作体系,着力优化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的政策环境。通过持续不断的政策创新和资源倾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学校建设成国内先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全小媒:在推进校院两级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人事处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并有效促进学校与学院之间的协同发展?
陈克文:在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校院两级人事管理改革、绩效分配制度改革是极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对于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1256”总体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学校人才强校战略,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和效能,增强广大职工获得感,构建广西科大命运共同体、汇聚广西科大人奋进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校院两级人事管理的目标是要构建符合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人事管理体制,逐步扩大学院人事管理自主权,坚持学校宏观调控与学院自主管理相结合原则、责权利相匹配原则、有效监督指导原则,充分调动学院办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人事管理效能和水平。学校目前正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优化学校内设机构职能及岗位核定工作。根据上级部门关于机构编制相关规定及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科学设置内设机构,进一步理顺学校内设机构职责边界不够清晰的问题,按能岗匹配原则科学核定各岗位职数。二是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岗位及校内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办法。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持以业绩和贡献为导向,将教学科研代表性目录成果作为教职工岗位评价的重要依据,增强教职工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学校人事系统信息化建设。人事管理系统是学校进行决策支持、业务规范、效率提升、风险防范的重要信息化平台。学校目前正分阶段部署新版人事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人事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绩效分配改革的目标是构建学校宏观调控,二级单位自主分配的教职工收入分配管理体系,突出以业绩和贡献为导向,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学校目前正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不断探索完善绩效分配体制。在对相关部门、学院调研的基础上,对岗位基础绩效、人才培养绩效、发展激励绩效的分配不断进行优化。但现行分配制度仍然存在不够科学、合理之处,后续将进行更深入的全面调研逐步优化。二是充分发挥发展激励绩效关键指标的导向作用。发展激励关键指标的设置都是学校“十四五”规划、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中的重要关键指标,体现了学校缺什么就重奖什么,充分激发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激励教职工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学校设置了特殊贡献绩效,每年拿出100万元,重奖对学校作出卓越成就或突破性贡献的个人、团队、单位,体现了学校对卓越成就的重视,也是激励全校教职工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重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