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广西科技大学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文昌校区办公楼多功能报告厅胜利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学校党委书记赵君代表中国共产党广西科技大学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的题为《勇担使命 团结奋进 加快建成国内先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报告。报告回顾了学校过去5年的奋斗历程,擘画了学校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1256”总体发展战略。
为学习贯彻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学校党委宣传部推出《学习贯彻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大家谈》系列访谈栏目,汇聚独家视角,分享真知灼见。
近日,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尹辉俊接受全小媒的专访,围绕"国际交流合作"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及学校的实践。
全小媒: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了“开放发展”战略,学校将如何充分挖掘、释放学校在“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中的优势和潜力?
尹辉俊: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制定明确的国际化战略发展规划,将“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强化特色学科专业输出。发挥我校工科学科专业的优势,在和越南相关高校已有合作基础上,将相关技术、课程等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帮助当地提升相关领域教育水平和技术实力。
三是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对接。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接我国产业转移和发展特点,特别是工科专业人才的需求,与国内跨国企业合作,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培养符合当地需求的专业人才。目前已在推进的是与越南河内工业大学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联合培养项目。
四是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生交流交换项目,选派优秀学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学习交流,同时吸引他们的学生来校学习;积极开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建立本硕博三个层面的联合培养机制,开展双学位、联合学位等合作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五是加强科研合作与创新,共建跨国科研平台。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科研项目,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推动与越南高校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科研、创新合作,与泰国清迈大学在医学、医工结合方面的科研与创新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科研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建立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人才,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六是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人文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师资交流,选派教师出国进修、访学,同时邀请国外优秀教师来校讲学、授课。通过师资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或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师资培训项目,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的需求,为教师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多方位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节、艺术展览、学术讲座等,展示学校的校园文化和特色,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理解和友谊;发挥我校在语言教学方面的优势,开展汉语国际教育项目,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和教师提供汉语学历教育和培训,推广中国文化,促进民心相通。
全小媒:在提高学生出国(境)留学比例,加大师生赴国外交流学习力度方面,学校有什么计划或具体措施?
尹辉俊:一是制定明确目标任务,完善管理体系。根据学校实际,留出相应预算,制定年度在校生海外交流规划和计划,拟定具体目标值;建立校、院两级本、硕学生国际交流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各二级学院设置具体人员对接学生国际交流管理。
二是加强校际合作,拓展合作渠道。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国外高校为支点,积极开拓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签署校级、院级本、硕学生国际交流协议,鼓励二级学院积极开展与境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博士项目等。同时积极参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科技厅、人社厅等专项项目,鼓励二级学院与学科、专业水平排名较靠前的高校签署协议,联合开展教学科研。
三是长短兼顾,丰富交流项目类型。推进国际联合培养试点和国际学分互认,开展“2+2”“3+X”等联合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赴国外排名较高大学进行3个月及以上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组织国际暑期夏令营项目,开展学生国际交换、短期访学等项目;支持指导老师和学生参加高水平学术国际会议并发表论文,鼓励学生到国际组织和校国外实习基地实习。
四是多方筹措资金,完善资助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各类留学基金支持,积极争取校友和企业的支持与资助,广泛开辟渠道筹措资金;设立学生海外学习交流专项基金,全额或差额资助优秀学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一个学期以上的交换学习和联合培养;适当放宽学生境外学分与学校课程转换的课程数量对应关系,保障出国学生顺利毕业并取得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