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广西科技大学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文昌校区办公楼多功能报告厅胜利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学校党委书记赵君代表中国共产党广西科技大学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的题为《勇担使命 团结奋进 加快建成国内先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报告。报告回顾了学校过去5年的奋斗历程,擘画了学校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1256”总体发展战略。
为学习贯彻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学校党委宣传部推出《学习贯彻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大家谈》系列访谈栏目,汇聚独家视角,分享真知灼见。近日,学校医学部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孙文忠接受全小媒的专访,围绕“医学教育工作”和“医工、医理、医文交叉融合”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及学部的实践。
全小媒: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要加强医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临床技能,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通过专业认证,请问您如何理解?
孙文忠:在现代医学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师资队伍建设无疑是那极为关键的一环。正如灯塔照亮航船前行的道路,优秀的教师队伍也是引领医学生走向医学殿堂的指路明灯。他们不仅应具备深厚的医学知识,更要拥有高尚的人文情怀,通过言传身教,将医学的人道主义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这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积极参与培训、学术交流,紧跟医学前沿,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培养未来医学人才的重任。
同时,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同样不可或缺,它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技能的桥梁。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通过专业认证的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更需要高质量的实践基地来支撑其教学质量。在这里,医学生能直接接触患者,进行各种临床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能力。同时,实践基地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场所,让他们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感受职业责任与使命,学会如何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保持冷静与专注,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
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临床技能,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医学生懂得关爱患者,科学素养的培育使他们能探索医学奥秘,而临床技能的锤炼则是他们未来治病救人的基本保障。这一切都离不开强大的师资队伍和完善的实践基地建设。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我们医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不断开创医学教育新局面。
全小媒: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请问如何加强医工、医理、医文交叉融合?
孙文忠:在当今这个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加强医工、医理、医文交叉融合,我认为这是提升医学教育质量、推动医学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医学部也将持续加强这方面的投入。
首先,在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通过专业认证的基础上,深化医工结合,驱动技术创新与发展。构建临床数据共享平台,加强与工程技术学科的合作,推动医学与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同时,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提升医疗服务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其次,在医理交叉融合方面,通过整合医学与理学(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的知识和技术,提升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水平。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式,培养具备医学和理学背景的跨学科人才。
再次,促进医文结合,优化医疗服务与文化传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医生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同时,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现代传媒手段普及医学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最后,为推动医工、医理、医文的交叉融合与发展,我们将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学部内部的科研、教学、临床等资源,搭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平台。加强与校内二级学院以及校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外部资源,为交叉融合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通过加强医工、医理、医文交叉融合,我们医学部将能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医学科研创新、培养出更适应时代需求的医学人才,开创医学部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