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成立于2014年,是医学类专业临床教学单位,依托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医疗资源,开设临床医学(本专科)、康复治疗学(本科)、口腔医学(专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090人。学院拥有一支高学历、教学科研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学队伍,共有17个教研室和1个临床技能中心。

一、师资队伍

第一临床医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干、以中青年教师为基础,“双师型”教师为中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业带头人为领军的师资队伍。目前共有教师323人,高级职称教师201人。学院承担了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诊断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等临床医学专业课的理论与临床实践,以及康复功能评定学、运动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治疗学等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教学。

二、教学科研

学院确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政教育的融入点、确保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内科学》《眼科学》分别获得2018年度、2022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立项。学院在认真遴选教学水平较高、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突出的课程基础上,以目标为导向,深入挖掘提炼学科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建设了临床医学及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并在2022年双双获学校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立项。自2019年至今学院共有教学改革课题28项,其中校级项目27项、区级项目1项。

学院高度重视高层次科研人才引进,近年来引进博士6名、专家4名,组建青年科研团队1个,开展了50多次的科研专题培训。获得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立项2项,自治区卫健委自筹课题、柳州科技项目等100余项,成功申请国家专利79项,发表了SCI论文16篇。目前有广西帕金森病诊治重点培育实验室、柳州市帕金森病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学检验科获得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和柳州市临床重点专科。成功将3项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技术,服务于基层医疗的发展需要。

学院师生在多项竞赛中表现优异,近年来参加教师能力与技能相关比赛获自治区级二等奖一项,校级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十项。学生团队参加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赛道华南分区赛获三等奖,参加2021年广西医学生综合能力竞赛获三等奖,参加2022年广西医学生综合能力竞赛获三等奖。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中国青年网等多家全国省市媒体报道累计30余篇。荣获共青团中央“镜头下的三下乡”优秀报道团队称号、自治区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广西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等荣誉,连续六年荣获广西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称号;学生累计发表SCI论文12篇,学术论文10余篇,共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20余项,学生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近10项。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自治区级金、银、铜等奖项10余项;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12项,自治区级奖63项。

三、实验实训

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教学中心目前有白沙、柳石、箭盘三个教学区,使用面积5055.02平方米,共有实训室及辅助用房76间,分为诊断/内科实训室(含急救技能训练室)、外科实训室、妇产科实训室、儿科实训室、眼耳鼻喉科实训室、中医实训室、康复实训室、临床护理实训室、影像诊断实训室、口腔技能实训室等10个功能实训室,实验教学仪器设备1314万元,包括高级电脑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模拟人、心肺复苏模拟人、多功能穿刺模型、电动手术台、麻醉呼吸机、除颤起搏器、高频电刀、多参数彩色监护仪、心电图机、电动呼吸机、孕妇检查模型、分娩模型、裂隙灯和弧形视野计等教学仪器设备2007台套,满足临床医学专业、康复医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外科学、内科学、诊断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耳鼻喉科学、急救医学、康复医学、中医学、超声诊断、常用护理技术等核心课程实践教学需求。

四、校企(院)合作与就业

学院扎实推进就业工作,建立全员参与、专业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学院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开拓多元化就业市场。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1.25%,毕业生大多在区内医疗卫生单位就业。

第一临床医院全体教职工将继续秉承“求真近道 明德致新”校训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更多详情,请访问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网站:http://www.gkdyfy.com



Copyright© 2019 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部版权所有.   医学部地址: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柳石路257号 邮编:54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