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学校“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办学思想大讨论成果之教学工作沙龙在文昌校区五教负一层安升咖啡厅举行。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秦小云,学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麦林出席沙龙,各二级学院(部)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参加沙龙。活动由教务处副处长郑明怀主持。
沙龙现场
与会人员聚焦“提能力、转作风、抓落实,助力全面打赢‘申博’攻坚战”沙龙主题,围绕“做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一流本科课程、一流本科专业及一流本科教材,培养一流人才,实现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助力全面打赢‘申博’攻坚战”两个研讨内容,结合各自岗位和工作实际,纷纷畅谈了体会和思考。
郑明怀表示,今年是广西高考综合改革落地之年,学校招生工作将面临巨大挑战。要站在立德树人高度抓好招生工作,树立生源质量意识,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前瞻思考,努力抓住新高考改革机遇,解开束缚、打开视野、放开手脚,强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各专业社会认可度和竞争力,持续优化生源结构,不断提升生源质量,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教务处副处长黄柳云表示,做强学校一流本科教育,要做好四个“高”。一是践行“高站位”人才培养理念,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做“四有”好老师,培养时代新人。二是构建“高聚焦”本科教学体系,聚焦“应用型”和“特色”,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三是提供“高质量”学生学习经历,树立OBE理念,践行“五育”并举,通过创造环境增强学生获得感和价值感。四是打造“高标准”质量保障体系,推进教学质量动态监测。
机械汽车学院副院长杨年炯表示,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学院建设,促进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一是开展专业认证,强化人才质量,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专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平台。二是将企业实际问题引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共建实验实训室,将企业生产实际场景搬到课堂,引入企业实际工程问题。三是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邀请共建企业参与制定产业学院发展策略,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设置课程体系。
土建学院副院长郭亮表示,学院将积极实施“专业认证+一流专业”的双轮驱动计划,把教育教学改革与“申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坚持从“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三个维度入手,深化和提炼专业特色。二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升级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以一流课程建设为引领,构建“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三级优质课程建设体系,为专业建设夯实基础。
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樊香所表示,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最终落脚点在课程建设上,必须顺应数字时代、迎接智能时代,探索打造“AI+课程”的建设模式,将AI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全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让教师更加创造性地教。同时注重对学生想象力培养,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互动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互动中不断尝试、反思和改进,最终实现一流人才培养,促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王欢表示,要加强顶层谋划,深入推进与广西和柳州本地企业合作,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国家一流课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优化调整课程组,与企业对接,联合开发课程资源。以技能提升为抓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建强师资队伍。推进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夯实校企融合,做强一流本科教育。
电子学院副院长莫海宁表示,做强一流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是二级学院教育教学管理的出发点。有效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否真正有效,决定性因素是教师,学校和学院层面上需要营造积极向上教师文化,形成从事教学精业敬业的理想信念和品质,强化责任意识,激发教师从事教学的内生动力。
经管学院副院长廖霄梅表示,一是对标核心指标,明确“一个中心两个提高三个加强”工作重点,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提高学院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常规精、细、实,加强教育教研实、效、新,加强人才培养赛、育、活,加速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共生衔接。二是校企需求协同,多措并举促建设,基于学院实际和不足,采取校行企多元协同,调整专业重点和方向,重构课程体系,打造数智化教师团队等措施。
医学部副主任古旗表示,推动学校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一要创新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二要优化课程设置,持续更新临床医学课程和强化人文社科课程。三要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广泛的临床实习网络和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训练。四要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五要完善评价体系,实施过程评价和多元化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水平。六要加强与区内外医学院校的合作与交流。
医学部护理系主任刘正芳表示,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要把课程建设作为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首要任务,努力提高教师课程规划和设计能力,对照"金课"标准进行教学创新、内容重构,同时抓好课堂一线主阵地,围绕教法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护理本科教育质量。
理学院副院长张艳超表示,学院坚持“基础教育教学为立院之本,学科专业发展为强院之道”的办学理念,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两大职能。一是承担全校理工类专业数理基础课程教育教学,为学校一流本科教育、一流专业建设及一流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支撑。二是肩负着理学学科专业的发展与壮大,是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拼图。学院将紧紧围绕两大职能,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艺术学院副院长刘红晓表示,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学院将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融合,推动创新。开设跨学科课程,拓展学生思维和创造力。强化国际交流,拓宽全球视野,鼓励师生对外交流,引进先进教学理念。根植本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注重社会服务,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学生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外语学院副院长谭玮表示,必须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要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积极践行OBE教育理念,围绕“申博”目标发挥小学院的“大作为”。二要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开设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课程。三要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案例库、共建教材、共建教学成果和共建课堂教学。
体育学院副院长吴俊杰表示,学院秉承“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深化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以实现“以体育人”目标。通过实施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等活动,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和健康理念。推进信息化建设,如将阳光长跑纳入考核等,构建学生体育成长画像体系。此外,不断创新俱乐部活动,探索科学管理方法,并实施多元化考核体系,不断提升师生核心素养,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热爱,为打赢“申博”攻坚战贡献力量。
启迪学院副院长王萌表示,一是通过人工智能+的融合思路主动作为,以Python计算生态建设为依托,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的产教融合项目建设,打造机器人机器视觉、医学图像处理、金融类数据回归预测等多学科交叉产教融合项目。二是将大语言模型、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相结合,面向Python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推出智能助教系统,助力学校构建基于Python计算生态的“四新”课程群产教融合项目探索与实践。
国际学院副院长赵足娥表示,中外合作办学在切实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加强优质资源消化吸收融合创新,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成功路径,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视经验总结、成果凝练、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助力打赢“申博”攻坚战。
国际学院副院长李燕洲表示,来华留学教育是提升我校教育国际影响力、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手段。打造面向东盟国家的国际化优质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包与多语种优质教材,开展跨国(境)远程教学、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等服务,探索建立与东盟国家高校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职业资格互认机制。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打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东盟牌,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助力国家、广西和柳州对外开放合作战略。
创新创业学院(创新中心)副主任毛汉颖表示,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坚持专创融合,构建新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理论课程中实现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强化实践(实验)教学地位,提高实践(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实验教学管理,规范实验教学的运行,保证足够的实践(实验)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附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黄进瑜表示,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立科研实验班及临床技能实操团队,培养学生临床技能、终身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以数字化赋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坚持“五育”并举,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推动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机制创新,强化医工结合、医文结合,共建康复机器人、医务社工实践基地。
二附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赵时梅表示,当代医学的价值观、思维模式、诊疗策略、技术特征乃至医疗服务的业态已发生显著改变,作为适应社会健康需求的全新医学理念和医疗范式的精准医学、个性化治疗应运而生,需要精准的检测、精准的诊断作支撑。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当重塑课程内容,增加测序、荧光原位杂交、基因重排等分子诊断技术,强化实践教学,拓展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