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现场
4月28日晚,学校“实干为要,创新为魂,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设高水平大学”办学思想大讨论之管理正职论坛在文昌校区科教中心大楼北211室举行。学校党委书记赵君,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宝臣,党委副书记张发钦出席论坛。各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论坛。

论坛现场
与会人员围绕“提升内部治理能力”主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思考,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现将发言内容整理如下:

学校纪委副书记、纪委办、党委巡察办主任杨南表示,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涉及学校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手段等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要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以质量为生命线的思想。作为纪检工作者,务必要树立既是学校工作的监督者,更是学校事业的推动者的理念。要完善监督体系,提升监督效能;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要注重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监督执纪能力;要推动责任落实,形成工作合力。
学校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尹丽表示,新时代新征程,学校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这一原则,坚守党章赋予的监督执纪问责职责,聚焦主责主业和学校中心任务开展监督,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三不腐”。要坚持系统观念完善制度体系,全面改善学校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同时,要积极推进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联合监督机制,构建大监督工作体系;要注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运用,建立健全廉洁风险预警机制,以强有力监督提升治理效能。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朱广生表示,推进学校高质量学工队伍建设,主要是要抓好学工部自身建设、学院党委副书记队伍建设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等三支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学工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学工力量。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院长廖志高表示,以“三个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精准对接区域需求,拓展对外合作网络,整合优质资源,提升学校服务地方能力,确保高校发展与地方需求同频共振;二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推广“校校企”模式,探讨百名博士入驻企业长效机制,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三是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治理转型,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管理工作提供事前预测、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全流程决策依据,提升管理决策效能。

党委武装部部长、保卫处处长贾松林表示,一是建议制度的制订或修订应与职称、职务、奖惩、绩效等挂钩,提高制度约束力。二是实施监控系统的行为识别和预警、轨迹智能追踪等功能拓展,采用机器人巡逻校园,提升和拓展技防能力。三是在具体工作中强化协同联动,推进多部门数据共享,同时强化与属地相关部门的合作,借助专业队伍和技术平台优势提高安全治理能力。四是培养师生树立风险自辨意识,掌握危机自救技能,养成安全自律习惯的“三自”能力,培育人人讲安全的校园安全文化。
学校工会常务副主席陈树春表示,一要强化民主意识,筑牢治理根基。利用教代会(工代会)、听证会等渠道,引导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不断增强民主意识,为学校治理现代化筑牢思想根基。二要聚焦教代会建设,激发治理活力。推进发展和完善教代会制度,强化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监督,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三要推进校务公开,保障治理透明。构建和完善校务公开机制和体系,深入研究校务公开机制理论,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校务公开工作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内部治理环境。
学校团委书记蒋智华表示,大学治理的终极指向,就是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更优质的平台。一是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制度设计全链条,完善学生参与治理机制,优化成长服务供给体系,并强化数字化治理赋能。二是提升校院两级治理体系效能,厘清权责边界,构建协同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全校上下要共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学生发展支持体系,将治理体系现代化成果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加速度”,书写“以生为本”的科大治理新篇章。
发展规划处处长祝新表示,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是实现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规划处将按照学校决策部署,认真履职尽责。一是做好“十四五”规划执行情况总结,以学校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1256”总体发展战略为指引,积极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二是聚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申博攻坚。三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统筹推进自治区一流学科、博士点建设学科、校级一流学科分层分类建设。

人事处处长陈克文表示,人事处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部门,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战略性角色。其核心任务是通过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激发教师创新活力、构建科学管理体系,助力学校实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新的突破。一要精准引才,构建高水平师资梯队;二要科学育才,打造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三要机制创新,破除传统人事管理桎梏;四要生态优化,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五要战略协同,对接国家与区域发展需求。通过制度创新释放人才红利,最终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计财处处长滕春慧表示,要加强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建设。一是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畅通晋升渠道,让各类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都有发展空间,继续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增加教职工成就感和归属感。二是进一步重视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增加新生力量的引进和合理安排管理人员,避免出现冗余和短缺。三是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用几年的时间基本建成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综合平台,让各类管理系统能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助力实现精准治理和科学管理。
基建处处长叶雁冰表示,推进学校的现代化治理,从基建工作的视角,需聚焦决策机制优化、数字管理提升与审批流程提效等三个维度,构建科学、高效、透明的治理体系:一是增强师生和专家的参与度,通过师生代表论证会、专家论证会等非行政决策会议辅助行政决策,确保重要决策既体现集体意志又符合专业规范;二是对项目建设的关键节点,引入数字管理,实现项目进度追踪与偏差自动预警;三是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审批”模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后勤处处长陈文彬表示,后勤工作对学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服务保障作用,是学校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处将始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持续完善后勤保障体制、打造后勤优质品牌、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切实推动后勤治理体系提质增效,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让师生实实在在感受到后勤治理的力量和温度,让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国资处处长梁晓天表示,科学高效的内部治理,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一是构建科学合理公平透明的资源分配机制,让合适的资源匹配到合适的教学科研服务场景,在教学科研服务有需求时能提供合适的资源进行支撑和保障;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以促进资产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三是加强资源利用监督,引导师生树立资源共享意识、成本效益意识、科大命运共同体意识等共同的文化价值观,以文化引领学校各项改革举措见效落地。
审计处处长符金凤表示,审计部门作为学校经济监督的关键力量,兼具风险防控“安全盾”与改革创新“助推器”双重角色。要紧紧锚定经济监督主责主业,对学校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等关键领域,开展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与专业建议工作,精准织密风险防控“防护网”。秉持研究型审计理念,从审前调研到审中剖析,再到审后复盘,全流程深挖经济问题症结。同时,狠抓审计整改落实,以整改促管理提升,为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劲审计动能。
国交处处长尹辉俊表示,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定短中长期规划和执行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确保开放发展相关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发挥我校工科学科专业优势,强化特色学科专业输出,以越南为支点,辐射东盟,拓展全球,将相关专业、课程、技术输出,走出去办学。三是长短兼顾,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开拓本硕博各层次的联合培养项目,组织暑期夏令营、短期访学等项目,鼓励学生赴国外短期学习,吸引他国优秀学生来校深造。
离退办主任覃智玲表示,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在此过程中,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优化与创新成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离退休工作实际,将从以下3个方面推进开展:一是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引导离退休党员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二是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做好传、帮、带作用;三是细致入微做好服务保障,不断增强老同志的政治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

校友办主任沈剑表示,一要打造好“广西科技大学校友之家”线上平台,全面收集校友信息,健全信息数据库和丰富交流平台内容。打造好校友发展中心和各地校友会交流平台,建立校友之家活动基地,促进校友线下交流合作。二要开展学校和校友间的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创业就业指导等活动,促进学校教学、科研、毕业生就业,提升校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三要推进学校大项目引进校友资金进行合作建设,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校友事业,实现共赢。
评价中心主任秦福利表示,今年是学校推进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的攻坚之年,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应有之义。为此,在制度层面要以大学章程为基准,持续完善学校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相关制度;在行为层面要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及校院两级的权责利合理划分;在文化层面要铸牢广西科大命运共同体意识、质量文化意识,大力践行广西科大精神。
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馆长薛宏珍表示,图书馆秉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加强内部管理,以“三助力”提升服务效能,服务学校发展。一是助力科研教学,配合科技处筹建TISC中心,开展各类知识与资源培训,推动学科资源精准采购;二是助力学风建设,打造品牌阅读活动,生均借阅量和入馆量明显提升;三是助力申博攻坚,优化资源供给,保障重点学科文献需求,提供学科竞争力分析报告,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图情力量。
网络中心主任周坚和表示,在数智化赋能学校治理能力提升方面,网络中心将加强部门联动,从“智治、智联、智创”3个维度发力。一是构建“数据驱动”的智治体系,破解管理效能提升难题。二是打造“万事互联”的智联生态,打破部门协同壁垒,建设数据共享平台,优化重构校务服务管理流程,为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中的作用。三是培育“人机协同”的智创文化,推动治理范式升级。加快提升线上校务办理比例,同时设立“智慧校务”示范窗口,建立“数智素养”考核体系。
科研处处长杨小龙表示,科研处以“四个加强”服务学校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科研制度革新,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完善科研诚信建设制度,牢牢守住科研诚信底线;二是加强资源整合优化,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积极对外争取经费支持,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三是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打造科研人才高地,产出大项目、大平台和大成果;四是加强人工智能赋能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科研治理现代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资产公司董事长文瑛表示,安升资产公司须立足学校发展全局,以治理现代化为核心,聚焦3个重点。一是明确战略定位,服务学校大局。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协同校内外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教育服务双赢,并以服务师生为核心提升师生满意度。二是聚焦主责主业,以市场化改革提升治理效能。优化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校企权责,推进市场化改革与产学研融合。三是强化风险防控,筑牢现代化治理的保障体系。